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正在发生?长颈鹿或将消失,珊瑚已经开始行动

珊瑚比黄金还贵,它是怎么成为古人炫富神器的?

微信号:qinglan33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红珊瑚(Red Coral):属有机宝石,色泽喜人,质地莹润,生长于远离人类的100至2000米的深海中。与珍珠、琥珀并列为三大有机宝石,在东方佛典中亦被列为七宝之一,自古即被视为富贵祥瑞之物。 说起炫富神器,就不得不提红珊瑚。红珊瑚看似平平无奇,它既不是

2021年9月份,法国举办的第七届世界保护大会上,最新的“濒危物种保护名录“出炉,数据显示138374个濒危物种中,有38543个物种面临着灭绝的风险,占比达到了28%,这个比例已经非常高,不过有研究发现,由于未整合最新的技术,濒危物种红皮书的数据库很可能低估了世界各地不少物种灭绝的风险,栖息地的丧失、森林面积的减少以及气候的变化都会对物种繁衍产生影响,而这些数据并没有很好地反映出来。

当然,目前为止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的濒危红色目录依然是一项权威的数据库,而今天关注的物种中,恰好有一些明星物种。

明星物种“降级“

栖息在印尼四座岛屿上的古老物种科摩多巨蜥已经降为了濒危级别,原因是随着全球气温升高导致的海平面上升,未来科摩多巨蜥的栖息地将减少30%。

由于这个趋势几乎很难改变,可以肯定的是它们的栖息地面积只会不断地减少,绝对不会增加。目前科摩多巨蜥的数量大约为4千只,其栖息地没有大型猛兽与之抢夺食物,再加上没有天敌存在,这种巨蜥的小日子还是不错的。未来海平面上升从而淹没岛屿,至少在数百年之后,短时间内可摩多巨蜥不会从地球上消失。

濒危物种中,犀牛、白犀牛黑犀牛是最为让人担忧的。作为陆地上最大的奇蹄目动物,犀牛因为犀牛角而被大量猎杀,人类毫无疑问是其最大的威胁,目前5种犀牛种类中的2种已经处于灭绝的边缘。犀牛从地区上消失的时间大概率早于科摩多巨蜥。

当然, 这份名录中意外地提到了长颈鹿,它们未来会消失么?

并非匪夷所思,长颈鹿未来还真的有可能进入濒危名录。作为陆地上最高的动物,长颈鹿在草原上不能低头吃草,只能吃树叶,一旦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导致长颈鹿食物短缺,灭绝的风险就会到来。

说到这里,并非都是坏消息,仿佛世界上的物种都在向着濒危、灭绝的方向转变,实际上,出现在濒危目录上的物种都是给人类以警告,让大家注意保护它们,而除了栖息地变化、气候变化等人类短时间内难以快速扭转的因素外,一些物种经过干预,正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比如国宝大熊猫已经从濒危等级转变为易危险等级,生存状况大幅改善。藏羚羊的保护等级从濒危降低到了易危等级,目前的数量从2万增加到了7万只。

然而,大多数的物种不可能得到大熊猫以及藏羚羊的保护级别,实际上生存状况依然十分脆弱。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就是地球正面临着第六次生物大灭绝,而且已经在发生中。

物种不断消失

2018年3月19日,世界上最后一头雄性北方白犀牛“苏丹”在肯尼亚去世,终年45岁,目前世界上仅存的两头北白犀牛都是雌性,等到它们去世后,北白犀牛就会灭绝。而白犀牛的状况在无数的物种身上发生着,一篇由17位顶尖科学家撰写的报告指出,人类已经处于第六次生物大灭绝中,这已经是无法否认的事实。

为何称第六次生物大灭绝?那是因为地球上经历过了五次生物大灭绝,每一次大灭绝都有超过80%的物种消失,地球上生物重新洗牌,优势物种打落尘埃,劣势物种实现逆袭,就连曾经的地球霸主恐龙都不例外,要知道恐龙统治地区长达1.6亿年,如此漫长的恐龙时代居然也会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珊瑚花亮相雪域高原

当日,西藏牦牛博物馆展出浙江自然博物院院藏精品珊瑚,为远离大海的高原人民提供了近距离欣赏多彩珊瑚的机会。200余件珊瑚、贝类等展品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珊瑚制品作为吉祥和财富的象征,是藏族群众的传统配饰。 这是用珊瑚等装饰的牦牛角(9月28日摄)。 新

有一点需要指出,生物大灭绝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它持续的时间极其地漫长,甚至可能长达数百万年之久,而目前地球上每天消失的物种接近70个,已经超出了科学家的预计,按照自然生物保护的红色濒危数据库显示,38543个物种有灭绝的风险,其中的一些物种必定会消失,只是时间早晚而已,也许本世纪末就有50% 的物种成为历史。

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的起始时间还没有确切的说法,但多少与人类有些关系,甚至有科学家直言人类活动加剧了生物灭绝的步伐。自从工业革命以来,地球上75%的土地和66%的海洋生态系统遭改变,动物消亡的速度比自然状态下快了1000倍。

自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脊椎动物数量总量下降了60%,338种脊椎动物灭绝。无数的鸟类与鱼类消失,几乎一半的珊瑚礁在海洋中失去踪迹,因热带雨林面积的减少而消失的物种无法准确统计。全球800多万物种中,近100万正面临着灭绝的危险,其中绝大部分都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

森林砍伐、草地被破坏,城市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海洋河流生物过度捕捞,大量物种失去了家园。与此同时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引发的连锁反应已经在逐渐地显露出来。

历史上发生过的生物大灭绝

历史上发生过5次生物大灭绝,其中没有一次与人类有关,这让我们多少感到庆幸。

第一次生物大灭绝发生于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由于彼时地球上的生物主要是海洋中的无脊椎动物,发生的原因很可能是伽马射线照射导致气候变冷,海洋被冰川覆盖,最终导致大约85的物种消失。

第二次生物大灭绝发生于3.65亿年前的泥盆纪晚期。本来这个时期出现了昆虫、两栖类等,脊椎动物得到了飞跃发展,结果一场火山喷发导致地球进入了大冰期,最终到了导致了95%的物种灭绝。

第三次生物灭绝发生于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超过96%的地球生物灭绝。由于板块碰撞活跃,引发了一系列的气候突变、沙漠范围扩大、火山爆发等,种种因素导致大量的生物消失。

第四次生物大灭绝则发生于2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大约有76%的物种灭绝,发生的因素跟上次生物灭绝的起因大同小异。

第五次生物大灭绝导致了恐龙的灭绝,原因大家应该都知道,这里就不多做介绍。

珊瑚在行动

据报道,大堡礁出现了有记录以来最大范围的珊瑚白化现象。正常情况下,寄居在珊瑚上的海藻的颜色为五颜六色,一旦温度变暖,脆弱的海藻死亡后,珊瑚就会变白,同时也会因为失去营养而死亡。

不过珊瑚白化的速度在变缓,原因是一些不适应高温的珊瑚消失了,剩下的珊瑚开始了新一轮的适应,顽强活下来的珊瑚开始改变生理机能,耐高温更强。海洋生物对环境非常敏感,或许气候变化的影响正在逐渐地显现,但未来如何,需要所有人的努力才行。

一篇著名的墓志铭写道,数百种动物因为人类的过度捕杀而遭到灭顶之灾,当老虎、雄鹰、麋鹿纷纷倒下时,人类也会从中看到自己的结局。

本文源自头条号:沐云科学君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为了保护海中珊瑚 科学家在天上造云

来源:新华社特稿   为延缓大堡礁珊瑚白化速度,澳大利亚科学家尝试将海水喷洒到空中,制造“海水云”,为珊瑚礁。   这一项目借助涡轮机把海水喷洒到空中,海水蒸发后海盐微粒飘浮在空中,成为凝结核,有助水汽凝结成云,增加云层厚度,更有效遮挡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