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菌子——珊瑚菌
微信号:qinglan33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珊瑚菌属于真菌门、层菌纲、孔菌目、珊瑚菌科、珊瑚菌属,是珍稀的野生食用菌。珊瑚菌说起来,一些人或许不知道;但是,说起刷把菌、扫帚菌等,许多人是知道的。珊瑚菌的不同叫法,也与审美主体有关,在文人学士或渔民眼中,其可谓具体而微的珊瑚;在远离海滨
“我们曾一直以为,大堡礁是大而不倒的。”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珊瑚礁卓越研究中心首席调查员摩根·普拉切特(Morgan Pratchett)在4月3日发表的一份声明中表示。
由普拉切特作为合作者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大堡礁在2016年和2017年连续两次发生海洋热浪造成的珊瑚白化灾害后,不仅在当时造成了成年珊瑚大面积死亡,还导致如今珊瑚幼虫的数量下降了89%,直接影响了大堡礁珊瑚群的恢复。这项研究发表在4月3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
大堡礁(Great Barrier Reef)是世界最大最长的珊瑚礁群,位于南太平洋的澳大利亚东北海岸,它纵贯于澳大利亚东北昆士兰州外的珊瑚海,北从托雷斯海峡,绵延伸展共有2600公里左右,至南回归线以南,最宽处161公里。约有2900个独立礁石以及900个大小岛屿。
珊瑚白化(coral bleaching)指的则是珊瑚颜色变白的现象。珊瑚本身是白色的,但我们见到的珊瑚却是五颜六色的,这是因为其体内共生的海藻有不同的颜色,这些海藻通过光合作用向珊瑚提供能量。如果共生藻离开或死亡,珊瑚就会变回本来的白色,并最终因失去营养供应而死亡。研究显示,由于海洋温度不断升高,致使珊瑚所依赖的海藻减少,珊瑚也因此更易受到白化影响。
过去一百年中,全球海洋热浪变得更加频发、持续时间更长,让珊瑚礁受到了严重威胁。研究指出,就位于热带的100处珊瑚礁而言,上世纪80年代,白化现象平均每25年发生一次,到2010年左右平均每年6年就发生一次。在过去的20年间,大堡礁就经历了4次大面积白化灾害,分别发生在1998年、2002年、2016年和2017年。
根据气候模型预测,到2035年,平均每五年就会发生一次珊瑚白化事件,如果全球变暖问题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那么到2044年之后,珊瑚白化事件每年都会发生一次。
环团曝台湾珊瑚白化危机 10株有6株未能完全复原
来源:华夏经纬网 位于绿岛石朗的监测珊瑚,2020年10月大规模白化。图/台湾绿色和平提供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台湾邻近海域珊瑚在2020年夏天面临严重白化威胁,岛内环团绿色和平组织发起“光影珊瑚”监测计划,历时6个月于垦丁、小琉球、绿岛结合潜水社群记
研究还表明,白化灾害后大面积成年珊瑚的死亡,与珊瑚幼虫的复育大规模失败直接相关,同时珊瑚群的构成也发生了变化,这意味着大堡礁的修复前景可能并不明朗。
数据显示,目前在整个大堡礁范围内,珊瑚的复育水平已下降到过去二十年平均水平的11.3%;有性繁殖的珊瑚的复育水平更是下降到了历史平均水平的6.9%,相比之下无性繁殖的珊瑚的复育水平则在历史水平的36.5%,因此复育出的珊瑚群构成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珊瑚的繁殖分为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无性繁殖的珊瑚通常在一天内就能育出成形的珊瑚幼虫;而有性繁殖的珊瑚会将卵子和精子释放至体外,形成珊瑚幼虫通常需要4-7天。因此,从生殖细胞传播和基因流动的角度,一般认为无性繁殖的珊瑚更为局限,此外由于无性生殖来自于同一个珊瑚群体的增殖,并不会增加珊瑚礁区及基因库的多样性。从而使得珊瑚礁呈现少数种类稳定状态以及族群内基因弱化的现象。
研究人员认为,未来珊瑚群通过复育以恢复大堡礁生态能达到何种水平,很大程度上将受育雏珊瑚多样性的增加和无性繁殖珊瑚对白化现象的抵御水平所决定。
研究人员还对比了大堡礁不同区域珊瑚群的复育程度,发现中部和北部珊瑚礁群的成年珊瑚寿命受全球变暖等因素的影响更大,因此这些区域的生态韧性也更差,未来即便是繁殖最快的物种也需要至少十年才能恢复种群数量。
对此,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珊瑚礁卓越研究中心主任泰瑞·休斯(Terry Hughes)表示,“只有一种方法能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治本’——通过减少温室气体的净排放量改变全球变暖的现状。”
本文源自头条号:澎湃新闻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揭秘濒危物种特大走私案:案值数十亿,团伙专业化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福建频道 “对面船只,停船接受检查!重复!停船接受检查!” 2019年6月17日晚上21点37分,凄厉的警报声在闽粤交界海域响起,8艘舰艇满载300多名缉私队员、海警同志,从三个不同的方向,向着一艘鬼祟前行的“渔船”发起冲锋。 这是一场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