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海“种珊瑚”

可悲可叹!珊瑚竟然喜欢吃塑料垃圾

微信号:qinglan33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撰文:JENNY HOWARD 相比鳃足虫卵(黄色),Astrangia poculata珊瑚虫更喜欢进食微塑料珠(蓝色),这些微塑料珠有可能成为新型细菌的载体。 供图:ROTJAN LAB 科学家们首次发现某些野生珊瑚以塑料垃圾为食。更糟糕的是,珊瑚们似乎更喜欢那些“微塑料”而不

朋友,喜欢逛水族馆吗?不知你有没有留意过,好像这世上的每一个水族馆,都得有一个很大的、长满了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珊瑚的巨型水族箱,再布置上大量的热带鱼,当当当当,水族馆的核心景点就完成了。

之所以这类水族箱能够大行其道,最重要的原因毫无疑问——这类色彩斑斓的热带景观实在太好看了。

在这花团锦簇中,珊瑚毫无疑问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既是背景也是主演。

对于真正喜爱这类海洋造景的发烧友来说,现在甚至还有“海缸”这一能够在自家搭配的选项存在,从最广泛的软体、大水螅体珊瑚缸到最难养但也最好看的硬骨珊瑚缸,只要用心培育并且投入足够多的钱作为学费,珊瑚造景从不会让人失望。

不过,在人工养殖景观珊瑚产业蒸蒸日上的同时,全球珊瑚礁的状况却在每况愈下。

珊瑚对于生活环境较为挑剔,对温度、光照和水质都十分敏感,大都生活在水温高于20℃的热带海域。

它以自身的多样性以及珊瑚礁构造的复杂地理环境,为海洋中的无数鱼类甲壳类等动物提供了安全的庇护所;同时得益于丰富的物种数量,珊瑚礁海域也为海洋动物们带来了稳定的食物来源,反过来进一步吸引各类捕食者向珊瑚礁海域聚集,以占比不到0.25%的海底面积为25%以上的海洋鱼类提供了生存环境,从而使珊瑚礁成为地球上最多样化的生态系统之一,得到了“海洋热带雨林”的称号。

但由于珊瑚虫对生存环境要求高,珊瑚礁也是地球上最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

随着工业化不断推进,温室效应带来的厄尔尼诺现象、海水酸化、海平面上升和环境恶化导致的珊瑚病害等问题对珊瑚虫这种娇弱生物的生存产生了致命的威胁。

仅南海海域与上世纪70年代相比,珊瑚礁的面积就下降了80%以上。

我国珊瑚资源大都分布在温暖的南海,全世界的110个珊瑚属在这里可以找到70多个。

这些兢兢业业的珊瑚虫不仅为我国一半的可食用鱼类提供了庇护和食物,也用千百年来慢慢形成的珊瑚礁为海岸线筑起了一道水下的防波堤,为我国南方脆弱的海岸线吸收了海浪的冲击

所以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生态、水产领域的专家就开始了保护珊瑚礁的研究。

经过多年的努力,仅中科院南海所就成功在南海“种植”了超过20万平米的珊瑚,南海的生态环境大为改观。

那么,何为“种珊瑚”呢?

虽然珊瑚虫是一种动物,但是它的培养方式却与陆地上的植树造林过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收集珊瑚的“种子”,在实验室中进行初步的“育苗”,最后再将珊瑚“树苗”移植到海底。

01

收集”种子“

每年的3-5月是珊瑚的产卵期,在自然环境下,一片珊瑚礁可以在几分钟时间内排出巨量的卵团,但仅有很少的一部分才能够在水中受精后发育成小小的珊瑚虫胚胎,能顺利附着在岩石等坚固平台上并顺利成长为成年珊瑚的更是少之又少

为了抓住更多珊瑚产卵的机会收集珊瑚卵,潜水员们需要对于不同海域、不同种类珊瑚的习性做到胸有成竹,这背后是海量的观察工作与数据积累。

02

”育苗“

在采集到珊瑚的受精卵之后,这些受精卵会被小心翼翼的培养发育至浮浪幼虫形态

如果是在自然环境中绝大部分的幼虫会在这个阶段因为寻找不到合适的基底进行附着,无法发育为水螅体而死亡。

不过“饲养员”们自然会拿出提前准备好的附着基质——其实大都是一小块不知随便从哪里淘回来的陶瓷片啦,环保又便宜——让珊瑚宝宝们附着上去,在大型的养殖池中生长为小小的珊瑚苗。

在培育过程中,珊瑚受精卵和珊瑚幼虫需要格外认真的呵护:为了在保证光照的同时避免南海恶劣天气的影响,养殖池的上方需要加盖塑料或玻璃棚,这会导致池内水温很容易就超过适宜珊瑚生长的温度,而降温设备的可靠程度又取决于南海地区的供电情况是否稳定。

一旦断电,工作人员一年的心血都有可能付之东流,所以在珊瑚育苗期间,工作人员需要不分昼夜地频繁巡视,及时调整温度等条件,保证大多数珊瑚虫们能够健康地长大。

03

珊瑚也能种?没错!5分钟带你搞懂什么是种珊瑚!

TNC系列小讲堂 海洋保护 • 种珊瑚 • 小课堂 小自老师 ┃ 中国TNC 各位童鞋,好久不见~有没有想念小自老师? 之前两节课我们主要讲的是“碳汇”和“碳排放量交易”的知识,这节课,让我们来点不一样的,把目光从陆地转到海洋,讲讲海洋保护!不如就从酷炫的“

”树苗“移植

待到珊瑚“树苗”长到合适的大小后,研究人员们需要将这些珊瑚苗们移植到自然海域中去,这是珊瑚的“种植”过程中最辛苦的一步。

珊瑚苗需要先被捆绑固定到枝状的苗圃树或PVC管和塑料网组合而成的苗圃床上,然后用锤子和钉子将这些苗圃牢牢地固定在合适的海床中。

这是一件特别考验研究人员们经验和潜水技术的工作。

针对不同海域的特征,需要为珊瑚因地制宜选用不同种类、材质的“地基”。

渔船往来频繁的海域,为了避免珊瑚被渔网拖走,需要采用较低矮的苗圃 

在较深的水域,适宜采用较长的缆绳式苗圃

海水透明度较高的西沙群岛光照十分充足,就可以多搭建一些高大的树形苗圃

在考验眼力与经验的同时还要考验水下作业技术。

为保证苗圃尽可能牢固地固定在水下,研究人员们需要将特制的鸭嘴锚打入1米深的海床沙底中,由于水流阻力和浮力的影响,研究员们钉鸭嘴锚的动作常常走样,有时一个浪打来整个人都有可能被水流冲走……一次水下作业下来,同样的时间需要的氧气是平常潜水的数倍。

珊瑚苗圃固定完成后,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撒手不管了,珊瑚与它体内的虫黄藻之间脆弱的共生关系意味着还需要对环境因子进行频繁的检查:水温高了会导致珊瑚排出虫黄藻产生白化现象,水温过低珊瑚也不会生长;海水太清澈意味着食物不多,会影响成长,海水太浑浊意味着光照不够,会影响珊瑚体内共生虫黄藻的光合作用导致珊瑚窒息死亡。

所以在珊瑚幼苗下水后,要时常潜水观察记录情况。

待到苗圃中的珊瑚生长到大约8-12厘米时,就可以移植到其他区域了。

潜水员需要在海底岩石或其他较为坚硬的基底上用电钻打眼,将钢钉固定在孔隙中,再使用可降解的绳索或扎带将小珊瑚牢牢地绑在钢钉上,这样,种植珊瑚的一个流程才算走完。

这种人工培育珊瑚的珊瑚礁生态修复技术,能够保证在不损伤野生珊瑚种群的条件下,最大效率地提高我国南海海域珊瑚种群数量

同时,大量的人工繁育,也增加了珊瑚的物种多样性,不仅有利于生态环境,也为室内珊瑚观赏的水族产业贡献了一份力量。

正是因为有这群几十年如一日研究珊瑚、保护珊瑚的人存在,中国南海的生态系统才能在全球变暖的不利背景下继续保持着一片欣欣向荣的热闹景象。

参考文献

[1]http://www.inewsweek.cn/2/2018-01-30/719.shtml

《种珊瑚:去海底“植树造林”》

[2]覃祯俊, 余克服, 王英辉. 珊瑚礁生态修复的理论与实践.

[3]夏景全, 任瑜潇, 陈煜,等. 珊瑚礁生态修复技术进展[J].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9(5).

[4]Omori E M , Fujiwara S . Manual for restoration and remediation of coral reefs[J]. Fertility & Sterility, 2004, 86(3):S442–S443.

[5]https://b23.tv/4OkhRS 【亮记赶海】三亚蜈支洲岛海底种珊瑚-哔哩哔哩

[6]陈霖. 科学家黄晖,在海底世界"种"珊瑚[J]. 环球人物, 2020, 000(006):P.72-74.

本文源自头条号:云海科普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珊瑚礁,海底的“绿洲”,它是植物还是动物呢?

我国海南岛三亚市鹿回头半岛湄洲湾和亚龙湾的水下,有大量美丽的珊瑚,包括80多种造礁珊瑚。当你潜入海底,看着这些五颜六色的珊瑚,你是否在想:看起来像树枝和花朵的珊瑚是一种植物吗?它和珊瑚礁有什么联系? 海洋中的热带雨林 珊瑚实际上是珊瑚虫的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