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珊瑚成为下一个“长江白鲟”
微信号:qinglan33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一名女科学家黄晖从事珊瑚研究与保护工作已经有22年。从2016年开始,黄晖带领她的团队在南海西沙群岛附近修复珊瑚礁,在深邃海底种植“海底森林”,培植了20多万平方米的珊瑚,逐渐恢复西沙群岛附近海底五彩斑斓的世界和生态。 黄晖的
珊瑚礁是海底的“热带雨林”,其覆盖面积不到海底的千分之二,却为近30%的海洋物种提供生活环境。近年来,全球珊瑚礁生态系统正遭遇空前严重危机。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黄晖及其团队,从事珊瑚研究与修复工作已经20多年,培植了20多万平方米的珊瑚,在局部海域,逐渐恢复海底五彩斑斓的世界和生态。
记者:王瑞平 李雄鹰 洪泽华
如何评价珊瑚、溺谷、海岸地貌这三则案例?
答: 案例1:珊瑚是生长于温暖浅海中的腔肠动物,所处位置海水深度一般不超过70米。但是,我国台湾高雄附近,在距海面200~350米高的地方发现珊瑚灰岩。 案例2:非洲刚果河河口外有一段河谷(溺谷)延伸达130千米,沉没于海面以下达2千米。我国的海河也有一段
编辑:徐中哲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本文源自头条号:新华网客户端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珊瑚普查
近日,2021年中国珊瑚普查广东站在深圳市大鹏新区启动,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科研人员带领4支普查志愿者队伍乘船至惠州大辣甲海域,配备手持式GPS定位仪、水下照相机、记录板、潜水装备等物件,陆续潜入海中,监测沿海珊瑚礁生态环境的最新变化。 据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