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珊瑚“掉色”,类似6600万年前的祖先,真的只是巧合?

广西涠洲岛:珊瑚“宝宝”的“奶爸”保育员

微信号:qinglan0756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4月7日,在广西涠洲岛珊瑚礁修复实验区海域,黄雯将珊瑚捆扎在苗床上。 今年33岁的黄雯是广西大学海洋学院硕士生导师,也是该校珊瑚保育中心主任、众多珊瑚“宝宝”的“奶爸”。 从2015年开始,黄雯及其团队对涠洲岛珊瑚礁进行调查及修复工作,并联合相关部

珊瑚礁是海洋物种的栖息地,据统计,大概有四分之一的海洋生物,以珊瑚礁为家。因为形象长得像树枝,常常被误认为是海底的植物。

印度洋科莫多岛珊瑚

但其实是珊瑚虫的分泌物,主要化学成分是碳酸钙(CaCO3),长期堆积后,便形成了形态各异的珊瑚奇景。

不过,珊瑚之所以能呈现出五彩斑斓的色彩,并非珊瑚虫的功劳,而是另有原因。

珊瑚的颜色是从哪来的?

事实上,珊瑚原本的颜色以白色居多,少量珊瑚因为吸收了海水中的氧化铁,呈现出红色、粉红色或橙红色。

更多的色彩则来自珊瑚虫的共生植物,海藻。

海藻依靠珊瑚繁衍,而珊瑚虫则可以从海藻中获取能量,两者相依相存。

海藻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能量,而色素是载体。当含有色素的共生藻进入珊瑚体内后,珊瑚就会显现出五颜六色、绚丽夺目的景象。

而当海水质量不佳时,这些共生藻类会从珊瑚体中释放出来,只留下珊瑚白色的碳酸钙骨骼。

这就是所谓的珊瑚白化

失去了共生的海藻,珊瑚虫也没了能量来源,往往也会大量死亡。

珊瑚白化背后的危机

珊瑚虫对环境很敏感,一旦珊瑚出现大量白化现象,也预示着当地的海洋生态已发生了改变,由此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看!他们在海底“种”珊瑚

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珊瑚的生长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破坏,许多珊瑚陷入白化危机。广西北海涠洲岛海域地处全球珊瑚分布纬度北沿,在这里,科研人员长期致力于珊瑚的保护与生态修复。 专家认为,涠洲岛海域气温相比赤道地区偏低,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这里

珊瑚为什么会“掉色”?

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两个。一是全球变暖,海水温度上升,导致部分海域已不能适合珊瑚的生存。

另一个原因是海水酸化。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排放出越来越多的二氧化碳,大量二氧化碳融入海水后,就会导致海洋酸化,威胁珊瑚的生存。

比如大堡礁的珊瑚在过去的20多年中,曾经历过4次严重的白化现象,珊瑚的品种已经减少很多,留下的基本是一些比较顽强的珊瑚品种。

有科研人员对800多种珊瑚进行了跟踪观测,发现近一半的珊瑚已接近灭绝,还有四分之一则处于高度濒危的状态。

留存珊瑚的表现

那些能幸存下来的珊瑚,大多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比如耐漂白,或生长在更深的水域中等等。《科学报告》杂志的一项研究认为,这些特征与6600万年前,珊瑚祖先们表现出的特征非常相似。

这说明什么?

6600万年前,地球曾经历了一次生物大灭绝。珊瑚作为生态链中最重要的一环,其表现往往具有预警的作用。

生物之间的关系原本环环相扣,一旦珊瑚大量消失,必然会影响到其他海洋生物,进而影响到整个海洋生态链。

总结

很多科学家认为,地球第六次生物大灭绝已经开始,而主要原因是人为导致的全球变暖、海水酸化等。珊瑚大量“掉色”,正是向人类发出了预警信号。

在这个历史性的关口,需要人类共同努力,改变过去的生活方式,将破坏环境的速度降低,让大自然有机会自我修复,回到过去的最佳状态。

本文源自头条号:图说科技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科学家们在实验室里成功地培育了珊瑚

奥尔登堡大学海洋环境化学与生物研究所(ICBM)的科学家们取得了一项成功:在ICBM威廉港(Wilhelmshaven)站点的水族馆中,他们首次在德国诱导石珊瑚有性繁殖。 由环境生物化学小组的彼得·舒普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成功地精确再现了太平洋珊瑚家园的环境条件,

复制成功
微信号: qinglan0756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我知道了
添加微信
微信号: qinglan0756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一键复制加过了
微信号:qinglan0756添加微信